机器狗准备种田了

在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八里店镇的一处农田里,一只四条腿的“机器狗”正迈开步子,在田埂间自如地行走、转弯、爬坡,身后拖着的播种机均匀地将一粒粒种子播撒进泥土中。

这只“机器狗”名叫“绝影”,由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宇树科技)研发,是一款四足机器人,别看它身材小巧,却拥有强大的运动能力,负载20公斤的情况下,依然能在坡地、梯田、沙地、泥泞地等复杂地形中稳定行走,实现全地形覆盖。

“机器狗种田,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。”八里店镇潞村种粮大户孙建龙感慨地说,以前播种主要靠人工,一人一天最多播种一两亩地,后来用上拖拉机等农机,效率大大提升,但遇到田埂、水渠等复杂地形,还得靠人工补种,如今有了“机器狗”,这些问题迎刃而解。

“机器狗”的出现,是农业智能化发展的一个缩影,近年来,随着人工智能、物联网、大数据等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,我国智慧农业快速发展,农业生产方式正发生深刻变革。

“机器狗”会种地,农业生产更省力

在孙建龙的农田里,“绝影”机器狗在田间穿梭,身后拖着的播种机,将一粒粒油菜种子播撒进泥土中,不到10分钟,就完成了1亩地的播种任务。

“以前播种,要先人工翻地、开沟,再人工撒种、施肥,最后覆土,整个过程至少需要3个人,现在用机器狗播种,只需一个人放种、放肥,效率大大提高。”孙建龙说,机器狗播种不仅速度快,而且播撒均匀,出苗率高,后期管理也更方便。

“绝影”机器狗是宇树科技针对农业场景研发的一款四足机器人,拥有12个自由度,可以模拟真实动物的行走姿态,实现复杂地形的稳定行走,它还搭载了高精度定位系统和多种传感器,可以实时感知周围环境,自主规划行走路径,实现精准作业。

“我们针对农田环境,对机器狗的行走算法进行了优化,让它能在田埂、水渠等复杂地形中保持稳定行走,不会陷进泥里或摔倒。”宇树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王兴兴说,他们还针对播种、施肥等作业需求,开发了相应的挂载装置,让机器狗可以完成多种农业作业任务。

除了播种,“绝影”机器狗还可以进行施肥、喷药、除草等作业,通过更换不同的挂载装置,就能实现一机多用,王兴兴介绍,他们正在与农业院校、科研机构等合作,开发更多适用于农业场景的挂载装置,如智能除草装置、智能采摘装置等,进一步拓展机器狗的应用范围。

机器狗准备种田了

“机器狗种田,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,还降低了劳动强度,让我们有更多时间去做其他事情。”孙建龙说,他只需在播种前设置好机器狗的行走路线和播种参数,剩下的工作就交给机器狗去完成,他可以腾出手来,去管理其他农田或做一些其他农活。

在孙建龙的带动下,周边不少种粮大户也开始尝试使用“机器狗”种田,王兴兴说,他们已与多家农业合作社、种粮大户等建立了合作关系,在浙江、江苏、安徽等地推广使用“绝影”机器狗,累计作业面积已超过10万亩次。

无人机“飞防”,农业生产更精准

在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蓬街镇的一处农田里,一架植保无人机在田间上空盘旋,将白色的雾状农药均匀地喷洒在稻田里。

“以前人工打药,一个人一天最多打10多亩地,现在用无人机打药,一天能打几百亩地,效率提高了几十倍。”路桥区绿田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罗永长说,无人机打药不仅速度快,而且喷洒均匀,防治效果好,还能减少农药用量,降低生产成本。

近年来,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,植保无人机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,与传统的人工打药相比,植保无人机具有作业效率高、喷洒均匀、防治效果好、节省农药和水资源等优势,深受农民欢迎。

“我们合作社有2000多亩水稻田,以前人工打药需要雇几十个人,现在用无人机打药,只需几个人就能完成。”罗永长说,无人机打药不仅节省了人力成本,还提高了防治效果,减少了农药用量,降低了生产成本。

除了植保无人机,农业无人机在播种、施肥、监测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,在浙江省诸暨市赵家镇的香榧林里,一架农业无人机正在进行施肥作业,只见无人机在香榧林上空飞行,将一颗颗肥料精准地投放到香榧树的根部。

“以前施肥主要靠人工,一人一天最多施10多亩地,现在用无人机施肥,一天能施几百亩地,效率大大提高。”诸暨市赵家镇香榧产业协会会长陈长根说,无人机施肥不仅速度快,而且精准度高,肥料利用率高,还能减少人工成本,提高经济效益。

农业无人机的广泛应用,离不开我国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,近年来,我国在无人机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,无人机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,随着农业智能化的发展,农业无人机市场需求不断增长,为无人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。

“我们已开发出多款适用于农业场景的无人机产品,包括植保无人机、播种无人机、施肥无人机等,累计销售已超过10万台。”深圳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,他们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,推出更多适用于农业场景的无人机产品,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多智能化解决方案。

物联网“赋能”,农业生产更智慧

在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东林镇的一处智慧农场里,农场主沈建新通过手机APP就能实时查看农场的温度、湿度、光照等环境参数,以及农作物的生长情况。

“以前种地,全靠经验和感觉,现在有了物联网技术,种地变得更科学、更精准。”沈建新说,他通过手机APP就能实时掌握农场的环境参数和农作物的生长情况,并根据需要调整灌溉、施肥等管理措施,实现精准作业。

物联网技术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,如射频识别、红外感应器、全球定位系统、激光扫描器等装置,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,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,以实现智能化识别、定位、跟踪、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,在农业领域,物联网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、作物生长管理、农产品溯源等方面。

“我们利用物联网技术,在农场里部署了多个传感器,实时监测农场的温度、湿度、光照等环境参数,以及农作物的生长情况。”沈建新说,他们还开发了手机APP和智能管理系统,将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实时上传至云端,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,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决策依据。

通过物联网技术,沈建新可以实时掌握农场的环境参数和农作物的生长情况,并根据需要调整灌溉、施肥等管理措施,当土壤湿度低于设定值时,系统会自动启动灌溉设备,进行精准灌溉;当土壤养分不足时,系统会自动推荐施肥方案,指导农民科学施肥。

“物联网技术的应用,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,还降低了生产成本,提高了农产品质量。”沈建新说,他的农场已经实现了智能化管理,农产品产量和品质都得到了提升,经济效益也显著提高。

除了环境监测和作物生长管理,物联网技术还被广泛应用于农产品溯源、农业灾害预警等方面,通过物联网技术,可以实现对农产品的全程追溯,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;还可以实时监测农业灾害的发生情况,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。

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,智慧农业将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