借贷宝8年被央视点名2次,平台乱象与监管挑战

在互联网金融的浪潮中,借贷宝作为一个知名的电子签约平台,曾经以其便捷性和创新性吸引了大量用户的关注,自2016年首次被央视点名曝光“裸条”事件以来,借贷宝再次在2025年的央视315晚会上被点名,原因竟是撮合非法高利贷,鼓励非法放贷人逃避监管,这不禁让人对借贷宝的平台管理和风险控制产生深深的疑虑,借贷宝为何会频繁被央视点名?其背后的原因和乱象又是什么?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,并提供实用的见解和建议。

借贷宝被点名的背景与原因

首次点名:裸条事件

2016年,借贷宝因“裸条”事件而声名狼藉,所谓“裸条”,是指借款人为了获取贷款,向放贷人提供自己的裸照作为抵押,一旦借款人无法按时还款,放贷人就会以公开裸照为威胁,迫使借款人还款,这一事件不仅严重侵犯了借款人的隐私权,也引发了社会对借贷宝平台监管不力的广泛质疑。

再次点名:高利贷与监管逃避

2025年,借贷宝再次被央视315晚会点名,原因是其撮合非法高利贷,鼓励非法放贷人逃避监管,据央视报道,借贷宝、人人信等电子签平台上电子借条几乎不监管,利率竟然可以高达2234.69%,这一数字令人咋舌,也再次暴露了借贷宝在平台管理和风险控制方面的严重问题。

借贷宝平台乱象剖析

高利贷盛行

在借贷宝平台上,高利贷现象十分普遍,一些放贷人为了获取高额利润,不惜以极高的利率向借款人放贷,这些高利贷往往伴随着“砍头息”、“套路贷”等不法手段,使得借款人陷入无法自拔的债务陷阱,有借款人通过借贷宝平台借款10万元,但实际到手只有8万元,而还款金额却高达15万元,这种“砍头息”的做法不仅违反了法律法规,也严重损害了借款人的合法权益。

假身份放贷

除了高利贷之外,借贷宝平台上还存在假身份放贷的问题,一些放贷人为了规避法律风险,使用离世者、老人等假身份来放贷,这样一来,即使借款人无法按时还款,放贷人也可以逃避法律的制裁,这种假身份放贷的做法不仅让借款人找不到起诉对象,也严重破坏了金融市场的秩序和公平。

监管缺失

借贷宝平台之所以乱象丛生,与监管缺失密不可分,平台自身缺乏有效的风险控制和审核机制,导致不法分子得以钻空子;监管部门对平台的监管力度也不够,使得平台得以在灰色地带游走,这种监管缺失不仅让借款人深受其害,也让整个金融市场蒙上了阴影。

借贷宝平台乱象的危害与影响

损害借款人权益

借贷宝平台的乱象严重损害了借款人的合法权益,高利贷、砍头息、套路贷等不法手段让借款人背负沉重的债务负担,甚至陷入无法自拔的境地,假身份放贷也让借款人无法找到真正的放贷人进行维权。

破坏金融市场秩序

借贷宝平台的乱象不仅损害了借款人的权益,也破坏了金融市场的秩序和公平,高利贷和假身份放贷等不法行为让金融市场变得混乱不堪,也影响了其他正规金融机构的声誉和形象。

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

借贷宝平台的乱象还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,一些借款人因无法承受高额债务而走上绝路,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伤害,不法分子利用平台进行非法活动也可能引发社会治安问题。

如何防范借贷宝平台乱象?

加强平台监管

要防范借贷宝平台乱象,首先需要加强平台监管,监管部门应加大对平台的监管力度,建立健全的风险控制和审核机制,确保平台合法合规运营,还应加强对平台业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,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责任意识。

提高借款人风险意识

除了加强平台监管之外,还需要提高借款人的风险意识,借款人应充分了解平台的运营模式和风险情况,谨慎选择借款产品和放贷人,还应加强自我保护意识,避免陷入高利贷和套路贷等不法行为的陷阱。

完善法律法规

要根治借贷宝平台乱象,还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,政府应出台更加严格的法律法规来规范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,明确平台的法律责任和监管要求,还应加大对不法分子的打击力度,维护金融市场的秩序和公平。

推动行业自律

除了政府监管之外,还需要推动行业自律,互联网金融行业应建立健全的行业自律机制,加强行业内部的沟通和协作,共同维护行业的声誉和形象,还应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,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道德水平。

借贷宝8年被央视点名2次的事件再次提醒我们,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需要更加严格的监管和规范,只有加强平台监管、提高借款人风险意识、完善法律法规以及推动行业自律等多方面的努力,才能有效防范和根治借贷宝平台乱象,保护借款人的合法权益,维护金融市场的秩序和公平,我们也希望借贷宝等平台能够正视自身的问题,加强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,切实履行社会责任,为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。